金铜佛像是古代佛像的主流,而鎏金佛像则是其中的一种,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,鎏金佛像的工艺和做出的佛像的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。同样一件鎏金佛像,采用现代工艺处理,其表面融合度要比以前高的多,这也使得鎏金佛像的使用寿命比以前要长出许多倍。因为金元素稳定,经过鎏金处理后的佛像表面性能更稳定,抗腐蚀性加强了很多,这正好弥补了铜的一些不足之处。
我公司的鎏金佛像作品
鎏金佛像工艺
鎏金又名镏金,也称为火镀金。鎏金的历史传承要比电镀金早的多,大概有2500年的历史了,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装饰手艺。鎏金过程复杂,而且非常容易对人身造成伤害。简单概括来讲是用加热的方法将金和汞分离,从而使金残留在器物表面的一种古老工艺。
制金泥(杀金)
将金砸成薄薄的金片,用剪刀剪成细细的金丝,将金丝和汞(水银)按照1:6的比例混合后加热至600—800度,生成金汞齐,泥状混合物。
金、银、铜都可以与汞发生反应,化学上称为齐化现象。加热是让金和汞加速齐化反应,在平常温度下金和汞也可以发生齐化反应,即平常金首饰出现白点或白色斑块。
制做抹金棍
将紫铜棒一端砸扁,磨光滑以后,用酸梅汤浸泡后再沁入水银中,铜棍的扁平端变白以后就做成了。
紫铜棒
将铜沁入水银的过程可以理解为齐化过程,生成白色的铜汞齐。
蘸酸梅汤,应该是用弱酸清理摸金棍表面的氧化膜,使得铜更易与汞反应。
抹金
将事先做好的抹金棍,蘸70%的硝酸(古时候用盐和矾混合物),涂抹在铜胎体上(鎏金器物),然后再铲金泥涂抹在铜胎体表面。
蘸70%硝酸涂抹胎体可以理解为使铜胎体活化的过程,清除铜胎体表面的氧化膜,使铜更容易与金汞齐(金泥)发生齐化反应,生成铜汞齐,从而提高金泥在铜胎的附着力。
栓
用头发制成的发栓,蘸50%硝酸按压金汞齐涂层,使鎏金表面更加的均匀,这个过程非常的重要,俗称“三分抹七分栓”,如果栓的不好,容易造成鎏金不均匀、附着力不够甚至脱落。
再用热水冲洗,冲掉部分硝酸化合物。
烤金(开金)
用火加热,使汞挥发出去,300-500度时,汞开始析出,鎏金表面会出现水银珠,需要用鬃毛刷将水银珠拍散,以免影响鎏金质量。水银慢慢析出后,鎏金层慢慢由白色变成黄色。
刷光
汞再加热后生成氧化汞,会在金层中有所残留,需要用铜丝蘸皂角水轻轻擦拭刷洗,再烤,避免造成颜色不匀。
压光
汞蒸发后可能会留下气孔,用玛瑙制成的牙子,反复将金层压实,从而提升鎏金的附着力。
整个鎏金的过程非常有可能出现反复,经常需要反复涂抹几次金泥,再栓、烤、刷、压。
整个鎏金的工艺过程,都伴随着汞的挥发,对人身还是有非常大损害的,一不小心就汞中毒了……要做好防范,另外做好废液回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