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像设教”中的造像是一门特殊的艺术。如对佛和弟子、护法天王等的铜佛像造像,既不可违背佛教造像的仪轨,又须符合于相应时代的特色。同时为了信众的信仰心理,在造型上又必须使神“人性化”,即将宗教偶像赋以世俗人的形象,使信众感到亲切,将祈求、愿望寄托于神。因此,综合考虑各类因素,佛教中诸尊的形态,是以一定规则为基准而造成的。此一规则的基本,就是经典与仪轨——仪轨是密教经典所说之念诵佛菩萨与天部等之供养仪式与轨则;将此类仪式与轨则以图式解说之,通称为仪轨。
佛教造像仪轨,对中国佛教用品工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。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,大乘佛教兴起,兴庙造像历代不衰。初期,石窟铜佛像高鼻深目,头发卷曲,胡须向上翻卷,保留着印度佛陀的风貌,北魏以后,铜佛像造像从服饰、面相等进行汉化,是一副大冠高履、褒衣博带的南朝士大夫形象。促使了各种铜佛像造型仪轨的制定与传承,为世人留下了《佛说造像量度经》、《造像量度经续补》、《绘图量度经》、《大藏经》、《道藏》等经文,成为塑造佛教诸尊、道教造像等的参考标准。博创河北铸铜厂铸造的铜雕,青铜器,广场雕塑,司母戊方鼎,贴金佛像,华尔街铜牛等作品优秀,价格优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