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世纪左右,原来定居在中国西北部河西走廊一带的月氏人,南下攻克了印度西北部,建立了贵霜王朝,并定都于犍陀罗(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和阿富汗东部一带)。到公元2世纪前期第三代王迦腻色迦王时,贵霜王朝国力强盛,统治者推崇佛教,并效仿阿育王在其境内大建寺塔,雕凿佛像,开凿石窟寺,用铜铸成铜雕佛像,现称铜雕。又由于希腊的马其顿王亚历山大(前356——前323)曾在公元前326年一度征服波斯后侵入过印度,虽然时间极短暂,却使希腊,波斯的艺术风格在印度扎了根。也从而影响了佛像造像。所以贵霜王朝统治时期,其佛像的雕刻,也具有了希腊化特色,这种佛像多集中于犍陀罗地区,又被称为犍陀罗造像。犍陀罗造像被认为是印度情感和希腊美的和谐组合,其特点是面形椭圆,鼻高且直,鼻梁直通额顶,双眼微陷,水波纹发,唇薄嘴小,这是佛像艺术的雏形。
佛教模仿希腊神像创造出了佛像,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了佛像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。在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中,有些特征因它与希腊众神像造型的特征极为相似,所以也有人把这种佛像造像称为希腊式佛造像。这一时期的佛像在造型上,有部分佛像已经带有一定的中性美特征,佛像四肢纤细而又有肉感,面部丰满,衣纹繁复,华美,身材丰韵,带有一定的女性特征。显示了佛像艺术中性美的早期萌芽状态。如现发现于印度公元2至3世纪的一尊乔达摩佛陀坐像,如若仅仅把这尊佛陀塑像看做是一般的全身人像雕塑作品,我们很有可能认为是一尊雕塑女人的作品。但又似乎不能完全确定。因为从身体特征来看,人体雕塑它同时带有两性部分特征,而又缺乏定性、明显的良性特征。如这尊佛像面部丰满,衣纹繁复,华美,身材丰韵,带有一定的女性特征,而在胸部又很平坦。缺乏女性性征。这就是早期萌芽状态的佛像艺术中性美特征。博创铸铜厂专业铸造铜香炉,铁钟,城市景观雕塑,动物雕塑,另外铜佛像价格优惠。